详细内容 更多+

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浏览:     发表时间:2015-06-09 22:49: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莞制造2025”战略,推动我市3C(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缩写)产业智能数控装备示范应用推广,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东莞市经信局2015年4月21日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莞制造2025”战略,推动我市3C(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缩写)产业智能数控装备示范应用推广,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主动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通过实施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打造示范样板,推广应用国产智能数控系统和装备,建设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带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实现东莞制造业由大变强。

二、总体思路
(一)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强调市场化运作,突出示范工程应用企业的主体地位。
(二)重点突破。在东莞制造业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领域,抓住重点关键环节,集中政策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实现率先重点突破。 
(三)示范推广。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有效、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在制造业其它领域进行深入推广与应用。

(四)融合推进。积极推进金融与制造产业融合,大力推动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为示范工程应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示范工程有效深入推进。
(五)强化服务。强化政府服务产业、服务企业角色,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切实做好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抓好工作督查落实。
三、实施目标和路径
(一)总体目标:通过3年(2015年至2017年)时间,在东莞市3C制造行业建设6~10个应用国产智能数控装备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以点带面,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生产线,累计在东莞市推广应用5000台套国产智能数控装备。其中,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具备“两化融合”以及工业4.0相关特征,配置100台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的国产智能数控装备(高速钻攻中心机床),配套专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床操作及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通过“云数控”平台系统建设,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信息化。同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投入积极引入融资租赁和融资担保等金融支持,推广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商业模式。通过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特别是莞产智能装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莞制造企业,把东莞打造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和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标杆。
(二)实施路径:
——2015年:
1.建设2~3个3C产业中手机领域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2.在东莞地区推广应用2000台国产智能数控装备,1000台工业机器人。
——2016年:
1.继续建设2~3个3C产业中手机、智能通信设备等领域产品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2.累计在东莞地区推广应用3000台国产智能数控装备,2000台工业机器人。
——2017年:
1.继续建设2~4个3C产业中智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智能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产品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2.累计在东莞地区推广应用5000台国产智能数控装备,3000台工业机器人。
四、支持政策
(一)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支持(由市经信局、财政局负责落实)
1.对东莞企业配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数控系统的国产智能数控装备的应用示范项目,按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15%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
2.对东莞企业建设应用国产智能数控装备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项目要求具备“两化融合”以及工业4.0相关特征,应用100台套以上国产智能数控装备及配套工业机器人,并争取采用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按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0%,每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3.对3C产业智能制造其他有关重大关键项目,可提请市政府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予以资助。
(二)广东省技术改造政策支持(由市经信局、财政局负责落实)
1.按照广东省《关于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对我市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示范项目(包括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和应用国产智能数控装备项目,下同),推荐申报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获得省财政股权投资、贴息等方式支持。
2.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取得省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的示范项目企业按照省政策精神进行事后奖补。
(三)用地政策支持(由市国土局、规划局负责落实)
1.对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和有关重大关键项目,从市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指标中予以优先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2.对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的应用示范项目,从市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指标中预留一部分予以优先支持解决项目用地,并根据省的有关条件积极争取省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指标。
3.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增建生产性设施、拆除重建、加层等方式进行改扩建的示范项目,享受“工改工”优惠政策,且新增建筑面积部分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企业通过“三旧”改造进行示范项目建设,优先保障享受“三旧”改造优惠政策。
(四)金融政策支持(由市经信局、财政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负责落实)
1.融资租赁支持。对企业实施示范项目发生融资租赁业务、商业银行为企业出具履约保函的,市财政按实际担保金额的3%给予商业银行补贴,每家商业银行每年最多补贴200万元。对为示范项目提高融资租赁等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按照市有关规定给予融资租赁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融资租赁公司针对示范项目发生坏账损失的,在不超过实际融资本金总额的10%额度内,由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补偿。如未发生不良资产,在当年结余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按其新增融资余额的0.5%给予业务奖励,每年每家租赁公司最高奖励200万元。
2.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支持。市有关试点银行对示范项目进行放贷,按照市信贷风险补偿有关政策给予支持,针对示范项目发生坏账损失的,在不超过实际贷款本金总额的10%额度内,由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补偿。当年没有发生不良贷款的,在当年结余的风险补偿金中,按银行新增贷款发放量的0.5%给予业务奖励,每家银行每年最高300万元。
3.保险补偿支持。对制造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智能数控装备,且投保保险公司综合险的企业,中央财政对实际投保费率按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补贴时间按保险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
4.融资担保支持。对制造、采购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按担保额的2‰给予担保机构业务补助,每家机构每年资助金额合计不超过100万元;融资担保机构发生风险损失时,单笔业务补偿额不高于代偿损失的50%,累计风险补偿额不高于担保责任余额的1%;引导商业银行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专项授信准入工作。
(五)其他要素资源支持(由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发改局、经信局、理工学院等部门负责落实)
组织相关专家对实施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企业的技术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在本地高校举办相关人才专场招聘会,协助试点企业招聘技术人才;支持本地高校建设3C产业智能数控装备教学实训平台;支持本地院校、培训定点机构为试点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由市财政按培训项目开支实际发生额的50%补助培训举办单位。对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和有关重大关键项目,经认定后3年内,市教育部门参照《东莞市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协调安排其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对企业引进人才,按我市人才引进政策优先办理工作调动和户口迁移,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可随迁;对项目建设审批实行绿色通道,颁发市政府“办事优先卡”;对项目单位予以优先保障用电。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服务小组
成立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作服务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府办、经信、发改、财政、科技、国土、住建、环保、人力资源、教育、规划、金融等部门,以及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华中工研院等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有效开展。其中,市经信局为工作服务小组牵头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调合作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结合自身职能协调解决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重大办(发改)负责将示范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计划,国土、住建、规划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土地规划等问题,科技部门协调解决技术研发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财政、金融部门协调解决项目财政和金融扶持等问题,环保部门协调解决项目环评审批问题,人力资源、教育部门协调解决人才引进、培育、教育政策支持等问题。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建立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服务保障会议制度,工作服务小组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听取工作情况,督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工作服务小组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工作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明确各项具体工作负责部门、协助部门、完成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等,发送相关责任单位,促进工作落实。


分享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更多
>>>
推荐给朋友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QQ空间
腾讯朋友
人人网
豆瓣
百度贴吧
网易热
印象笔记
复制网址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0755.link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2288号  技术支持:亚群网络

 

21世纪新闻网
网站名称
网站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