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素有“工匠之乡”的美誉,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宜居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张炳锋 摄)
“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扣‘全力加快振兴发展、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实施‘一核两区三组团’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加快建设‘工匠之乡·宜居五华’,努力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积极的贡献!”昨日,五华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县委书记、县长吴晖向全县上下发出动员令,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揽五华工作全局,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总结运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成果,深入分析五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五华工作新局面。
立足新定位认清新形势 优化提升县域发展部署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明确梅州作为广东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
五华作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地处粤北山区生态屏障,原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绿色生态是五华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该县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构建现代交通和信息基础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致力提升城镇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绿色生态和人文资源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立足新的定位,五华在看到自身优势和发展机遇的同时,对照省委全会提出的十个方面问题和市委全会提出的八个方面问题,直面当前县域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目标方向,延续深化、完善提升目前的发展思路,把县域发展定位优化提升为“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着力走出一条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五华素有“工匠之乡”的美誉,县委全会把“工匠之乡”提升到县域发展的高度,融入了五华深厚悠久的工匠文化精神,既符合当前的时代需求,又体现了五华人“硬打硬、实打实”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还表明了今后要把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筑行业、红木产业、石雕工艺、口腔健康等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宜居五华”的提法,既保持了发展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突出县委始终把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作为工作目标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五华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对比其他县(市、区),无论是发展总量还是质量,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照省委、市委全会要求,谋生态项目抓绿色产业促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五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任务。同时,五华作为全市人口最多、县域面积最大、社情民意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持续抓好基层治理保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五华来说,发展还是第一要务、稳定还是第一责任。“保持‘全力加快振兴发展、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的工作主线不变。”吴晖表示,坚持一手抓产业促发展,一手抓治理保稳定,是五华发展的现实需要,又符合省委、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一核两区三组团”县域发展格局,是五华着力破解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的有力探索。多年实践证明,这一部署与省委、市委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是对标的,也践行了市委“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所蕴含的理念。
在县委全会召开前夕,五华深入分析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战略对县域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建设粤东北重要生态功能区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围绕“绿色交通是先导、富民产业是核心、城镇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是保障、生态保护是根本”的发展思路,结合现有发展基础,对“一核两区三组团”县域发展格局内涵和要义进行了丰富完善:把“一核”打造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推动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的精细化管理和更新改造、有序开发建设琴江新城,探索河东、转水、横陂3镇全域与县城水寨联动发展,使其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把“两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强县产业发展的引擎,按照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以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东工业区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小镇为目标,推进园区绿色化改造、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绿色化发展,把“两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平台和强力引擎。把“三组团”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培育生态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舞台,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推动以华城、安流、龙村为中心的“三组团”发展,串珠成链打造“生态富民环带”。其中,以华城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华城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规划建设华城农旅特色小城镇,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历史文化旅游业;以安流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安流镇商贸物流重镇的基础和交通条件的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等产业;以龙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基地,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红色文化、观光旅游等生态产业。
制定“3+N”文件体系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走进新时代,五华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聚焦关键和重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推动五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摆上了新的日程。
五华县委全会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法治平安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等事关五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贯彻落实省委《决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3个实施意见通过全会审议正式出台,成为五华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同时,还有8个子文件提交给参会人员审议,包括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山区绿色交通示范县、振兴山区教育、建设健康五华、培育发展生态富民产业等,每个方案均明确了2018年、2019年、2020年具体的工作举措和目标任务。
敢于面对困难、敢于破难攻坚、善于拿出有针对性的硬措施,是五华近年来取得较快发展所积累的有益经验。五华清醒认识到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精准脱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富民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制约发展的短板还没有补齐,瓶颈问题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出台“3+N”文件体系就是基于当前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考虑。
“以后根据县情发展的需要,‘N'可能还将不断调整或增加,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吴晖指出,出台“3+N”文件体系,主要目的是把省委、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指导全县上下更加扎实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张炳锋)